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

太陽餅-向鳳梨酥學什麽


  陸遊客愛買台灣鳳梨酥,鳳梨酥鳳梨酥産值已從20億元新台幣一路狂升到250億元新台幣。聽罷,心中五味雜陳。

  不止一個人問過我:“台灣很好吃吧?”每次都不知如何准確作答,含糊說:“還行吧,反正就是糕糕餅餅之類,做得比較精細。”但當有人問我:“去台灣要買點什麽送同事朋友?”我又總是建議:“買點鳳梨酥吧。”就算是自己不認同,也要承認鳳梨酥的名氣。

  鳳梨酥,菠蘿做餡的小餅而已。我問過制作者,爲了口感,也要往餡裏摻冬瓜,和中國的月餅、西方的水果派有點像。本來喜之厭之全憑個人,衆口難調不用較真。但小餅做成了250億元新台幣的産業,這就值得琢磨了。

  把小餅打造成名産,首推官員親自上陣吆喝。姚明到台北,市長送的就是鳳梨酥。當台北市長時,包括鳳梨酥在內的台北小吃也經常挂在嘴上。而台中市長胡志強首赴大陸時,帶的是台中特産太陽餅,所到之處言必稱太陽餅。市長的推薦很有推廣效應,也算最務實的政務。有件小事我記憶猶新。在台北市長任內主持一個集體婚禮,當時台北市正全力推動“垃圾不落地”政策,在證婚時竟像變戲法一樣從西裝口袋裏拿出一個垃圾袋,當場說明新的垃圾收費辦法。聯翔台下先是大笑,然後細心聽講,倒也不覺突兀。問起同桌一位先生的感受,他答:“好的市長,用心在做事。”如果馬市長開會做一通政策說明報告,效果遠不如這番現場發揮;如果郝市長的禮物是進口的“名産”呢?價值雖高,但不如一盒鳳梨酥“勤政”。

  爲了鳳梨酥的脫穎而出,鳳梨酥制作比賽、鳳梨酥節、鳳梨酥展銷等各種推介活動也功不可沒。這樣的活動都經過精心設計、准確定位。大陸遊客初抵台灣時,有時在飛機上或者一下飛機就收到一小盒鳳梨酥,在感受情誼的同時,鳳梨酥的名號也形成了口碑。

  最後,還是業者追求完美的精神成就了鳳梨酥。鳳梨酥由大餅變身“金磚塊”,由挑著擔子賣變成精致的專櫃和店面,由隨手就賣到單個包裝、集成禮盒……每一點變化都是業者的心血凝聚而成。現在業者拿出來的不單是鳳梨酥,而是符合聯翔餅店現代人口味、審美、消費習慣的禮品,8塊裝、20塊裝任你選擇,包裝上的古典美人、青綠山水把普通面點變身爲身價不俗的工藝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