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物流公司-閩台客貨運量大陸居首


  根據海協會與海基會去年11月大陸貨運在台北簽署的海運直航、平日包機、直接通郵、食品安全四協議,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2008年12月15日正式啓動。這標志著兩岸“三通”基本實現,是兩岸關系發展取得的重大進展。

  一年來,閩台之間的客貨運直航、郵政直航取得了顯著成效,達到了海空並進、人貨並舉、多點直航的目標。

  今年1至11月,兩岸直航集裝箱吞吐量達140萬標箱,其中閩台直航集裝箱吞吐量爲47。59萬標箱,占兩岸直航集裝箱吞吐量近40%。1至11月,閩台之間海空運載旅客量已達140。2萬人次,居大陸各省市之首。

  閩台海上直航人貨並進

  福建是大陸最早與台灣直航的省份,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成功運作三種海上通航模式:一是福州港、廈門港與台灣高雄港間海上集裝箱班輪試點直航(台方稱境外航運中心定點直航);二是兩岸三地彎靠運輸;三是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澎湖間客貨直航。

  貨運:八個港口對台直航

  2008年12月15日,福州、廈門、泉州港啓動了與台灣本島的海上貨運直航。今年以來,甯德、松下、秀嶼、肖厝、漳州港也先後實現了與台灣本島的貨 運直航。至2009年11月底,8個對台直航港口已完成對台貨物吞吐量2100。05萬噸,集裝箱吞吐量47。59萬標箱。

  客運:福廈航點有序運營

  去年12月18日,福州航點啓動運營,特別是今年8月31日,兩岸空中直航從周末包機發展爲平日包機直至實現了兩岸常態化定期航班。廈門、福州航點開 通了廈門、福州至台北(桃園、松山)、台中的4條空中直航航線,航班由每周4個航班增加爲23個航班後運營順利,客流量持續增長。至11月底,閩台空中直 航共運載旅客12。8萬人次。

  今年1至11月,兩門、兩馬、泉金航線共運載旅客127。4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0%。

  通郵:交換局設在福州

  目前,大陸對台唯一水陸路郵件總包交換局設在福州。4月24日,中國郵政對台水陸路郵件監管中心在福州馬尾啓用,這也是目前大陸唯一對台水陸路郵件監管中心。隨著工作的不斷推動,直接通郵又取得新進展,5月16日後,我省所有寄往馬祖的特快專遞(EMS)、航空物流公司及水陸路郵件等均直接通過“小三通”航線直達馬祖,到今年11月,經福州交換局的郵政總包達272噸,福建就占了30噸。

  推動閩台直航 有新舉措

  在新的一年中,福建將在完善兩岸直接“三通”基礎上下工夫,在健全兩岸客流、物流往來的便捷有效管理機制上做文章,使福建成爲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拓展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繼續完善口岸設施

  加快對台客、貨運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進程。爭取在今年底明年初,全面完成福州港馬尾客運站改造、泉州石井對台客運碼頭增加浮動客運泊位項目、莆田港湄 洲島宮下對台客運碼頭聯檢大樓建設工程;加快平潭島對台客貨運滾裝碼頭的規劃建設工作;整合優化福州和甯德港、加快開發湄洲灣港、鞏固提升廈門港,合力打 造適應閩台“三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港口體系。

  推動閩台口岸信息共享對接

  以福建電子口岸與台灣關貿網絡已形成的技術通道爲基礎,配合相關口岸管理部門,以“中遠之星”滾裝船業務爲試點,實現兩岸信息平台業務互聯,從物流商 務信息傳輸著手,將更多的通關項目納入福建電子口岸平台,逐步擴展到通關信息互傳、互認,並向閩台貨主企業提供服務,利用福建電子口岸建立對台便捷通道。

  全面構築閩台立體運輸體系

  發揮福建港口群和機場優勢,拓展與台灣的海空直航和通郵、通電(電訊直通),構建兩岸客貨運中轉樞紐。在海運上,繼續落實海上直航實施方案,開通我省 沿海8個港口與台灣主要港口之間雙向航線;爭取開通福州、廈門至台灣本島的客、貨滾裝運輸常態化定期航線;爭取率先開放台灣車輛在大陸挂牌行駛。在“小三 通”通道上,實施“小三通”行李雙向直挂,以兩門、兩馬、泉金航線爲重點,簡化辦證手續,優化口岸通關環境,保障航運安全。

  加快建設兩岸直接通郵通道

  依托在福州的大陸唯一對台水陸路郵件總包交換局,開通閩台郵政專船,爭取開通福州—台灣郵政航空線路;在推動利用中國郵政航空郵政專機開通我省對台郵件航空運輸通道前,爭取廈航在執飛直航航班時腹艙能載運郵件和貨物,提升對台郵件運輸能力。

  爭取啓動敷設廈金海底光纜

  在做好向金門、馬祖供水供電和敷設廈金海底光纜的規劃和工程方案設計基礎上,促請金門縣盡快取得台灣行政主管部門的授權批文,完成福建向金門供水的政策落實,爭取盡快啓動向金門供水工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