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星期四
謝師宴-謝師宴煙台出了新花樣 與散夥飯同吃師生無壓力
臨近9月,高考後的假期已雞尾酒會經接近尾聲。不少學生在去外地上大學之前,都會選擇跟同學聚在一起吃“散夥飯”。20日,走訪發現,今年煙台學生的“散夥飯”中多了教師的身影,學生在“散夥”之余,還不忘感謝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這種將“散夥飯”和“謝師宴”合到一起吃的方式,既能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又可以減少學生開支、減輕老師壓力。
酒店:單獨宴請老師的減少
22歲的徐雲高中就讀于精緻餐盒煙台一中,目前是一名大三學生。回憶起高中時的“謝師宴”,徐雲說:“當時記得是父母在上夼西路一家酒店請老師吃的飯,酒店的具體名字記不清了。不過這時候社區聯誼去的話那裏應該會有很多酒店都打出‘謝師宴’的招牌。”
根據徐雲提供的線索,20日上午來到上夼西路。出乎意料,在這裏打出“謝師宴”招牌的酒店寥寥無幾。
在一家規模較大的酒店,以要預訂“謝師宴”爲由咨詢店內服務員。一聽有人打聽“謝師宴”,服務員立刻上前開始介紹:“我們這裏的‘謝師宴’分大展宏 圖、金榜題名、感謝恩師等不同的套餐,價格最低的200元,最高的3000元。每個套餐10到20道菜不等,檔次根據價格來定,每桌計劃是10位生日Party顧客,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添座。”
該服務員表示,今年以家庭爲單位預訂“謝師宴”的數量有所減少,而以班級爲單位組歐式外燴織的“散夥飯”數量增多。“這段時間我們店接待了好幾次學生組織的‘散夥飯’,吃飯的人裏面也有老師,基本上都是以班級爲單位的,一桌10個人,一個班6、7張桌。”
學生:師生共歡聚拉近距離
即將去讀大學的張文超是市區某高中畢業班的班長。據張文超介紹,8月17日,他組織了全班同學和部分任課老師在南大街一家酒店吃了頓飯,將“散夥飯”和“謝師宴”合並到了一起。
“高考後,不少同學在班級的群裏討論‘謝師宴’的事情。不少人認爲‘謝師宴’應該請,但是在請客的方式上産生了很多分歧,光請班主任吧,任課老師也爲 我們付出過;所有老師挨個請一遍吧,開銷又太大,確實有點爲難”,張文超說,“另一方面,班裏還有許多平時關系不錯的同學在合計著吃小規模的‘散夥飯’。 根據這兩點需求,我在群裏呼籲大家把‘散夥飯’和‘謝師宴’並到一起來吃,得到了很多同學的支持。”
在得到了同學的支持後,張文超就開始聯系合適的宴請場所,最終確定了南大街某酒店。“總共花了3600元,我們全班60多名學生,均攤到每個人身上還 不到60元,雖然吃不到海參、鮑魚,但是菜品整體檔次還可以。再說,這只是一個同學之間交流感情並感謝師恩的宴席,也沒有必要吃那麽高級的菜品。”
老師:“謝師”不必流于形式
煙台三中外燴的王老師常年帶畢業班,談及“謝師宴”,王老師稱這是個已困擾自己多年的煩惱。
“每年高考結束,最怕的就是學生來電話說父母想請吃飯。從出了成績直到學生上大學,幾乎天天都能接到這類電話。去吧,教書育人本來就是我們的職責;不 去吧,有些家長就覺得我不給面子,真的很爲難”,王老師說,“有時候去了,學生家長非讓喝酒,我就推脫開車來的不能喝酒,有的家長就說讓孩子他爸陪我喝 酒,吃完飯再讓孩子他媽開我的車把我送回去,推都推不掉。”
在王老師看來,“謝師”不必在于形式。“學生考出好成績就是對我們這些老師最好的報答,有的學生將‘謝師宴’和‘散夥飯’合到一起吃也不失爲一個折中的方式,學生既表達了心意,老師也不用遭罪。其實除了吃飯,一個電話、一條短外燴服務信都可以表達謝師之情,還會讓老師們知道自尾牙己的學生始終記得曾聖誕餐會經的老師,遠比吃飯有意義得多。各式茶會”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