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數位相機-“監視器”對准第三方支付字號
互聯網支付絕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制服利,使用範圍逐步擴大,更多與之相關的功能也在不斷地被開發利用,在這背後,巨大的支付風險隱藏其中。1月5日央行發布《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味著央行徹底拉開了監管的大幕。
實名制
近年來,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展迅速,尤其是互聯網支付業務。據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僅2011上半年全國互聯網支付業務交易規模超過8300億元,增長率高達112%。據了解,截至目前,央行已經分三批向101家企業頒發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相當一部分機構從事互聯網支付業務。
飛機票、火車票先後執行了實名制,互聯網支付賬戶的實名制規定是央行意見稿中的重心。央行日前發布的《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支付機構需對客戶身份信息的真實性負責。支付機構不得爲客戶開立匿名、假名支付賬戶。個人客戶申請開立支付賬戶時,支付機構應登記客戶的姓名、性別、國籍、職業、聯系方式以及客戶有效身份證件的種類、號碼和有效期限等身份信息,並對客戶基本身份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核。
此外,意見稿還要求,客戶在同一機構開立所有支付賬戶須關聯本客戶銀行賬戶,支付賬戶的名稱應與該客戶所關聯的銀行賬戶名稱一致。個人客戶向在同一支付機構開立的所有支付賬戶月累計充值金額合計小于1000元的,可不關聯銀行賬戶。但未關聯銀行賬戶的支付賬戶只可用于付款、接受交易退款,不得用于收款。
有業內人士認爲,實名制的執行並非易事。一支付機構人士說:“填寫假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支付機構並不一定能查出來,以前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目前支付機構審核實名真假有兩個途徑:一是支付賬戶已經關聯銀行賬戶的,可將提交的身份信息與銀行卡賬監視器戶信息匹配,因爲銀行卡開戶時已經進行了一次實名開戶,這樣審核起來較爲輕松。二是將提交的身份信息與公安部身份信息系統對接,但由于上公安系統查詢身份信息需要付費,對于企業來說也增加了成本。
前景被看好
央行發放支付牌照,使2011年成爲第三方支付産業發展史上的關鍵一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張維炯認爲,作爲平台經濟的另一置物櫃種類型,第三方電子支付正迎來黃金發展時期。央行監管政策的出台,支付牌照的發放,標志著該行業進入了新的階段。
對于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前景,上海彙付網絡科技董事長周晔表示,電子支付、互聯網支付及移動支付,在美國由三代人來實現。上世紀70-80年代做ATM和POS,90年代開展互聯網支付,到現在一起開展移動支付。相比之下,中國基本上把三大支付在一代人手中實現,濃縮在10-20年中完成。
周晔指出,如果說電子支付是一個高速發展期,互聯網支付是一個超常規的發展,移動支付將是一個爆炸性的發展。據相關數據現實,日本的移動支付已占其信用卡市場的20%-30%,韓國有70%的電子支付通過手機完成。在美國,三大運營商聯合組成了移動支付,還與四大信用sony數位相機卡達成協議,在移動電子領域産生非常大的影響。
第三方支付進入牌照運營時代,周晔稱,該行業有幾大規則待建立。例如,支付與上遊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目前還處于談判的落實期。消費者個人或最終用戶對支付企業的看法,對自己在支付企業開的賬戶的認識,遠還沒有形成一個共識。三五年乃至十年後的市場規則會是怎樣?在美國、歐洲找不到樣板。中國是唯一給支付發牌的國家,市場規則的建立需要行業的共同努力。
最新的行業劃分把第三方支付輸送機列入金融行業,接下來將是什麽樣的格局,依然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發放支付牌照之後,第三方支付企業有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一系列的法規出台,對非金融機構的市場監管已經明確。央行發放支付許可證,使支付企業擁有了合法地位,擴大了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空間。
業內人士也提到,中國的銀行體系非常完備,第三方支付仍有生存空間,是因爲市場要求金融結算服務提供更高的效率。第三方支付與銀行的關系及業務聯系越來越緊密,合作越來越多樣化。第三方支付依存于銀行,銀行通過第三方支付延伸業務空間,雙方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把創新作爲主要發展動力的第三方支付行業,隨著平台的成熟,正在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把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整合在一個平台上,“三流合一”的平台將推動電子商務産業鏈發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