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

一位民企老闆的國外創業經歷

一位民企老闆的國外創業經歷

一家民營企業因為不滿足只接人家的外貿單子而到國外尋找商機,如今已在非洲開了廠、建了倉庫,加盟連鎖還辦起了自己的銀行。這家企業是江蘇威信染紡有限公司,到國外闖蕩的是它的當家人陳海平。日前
,他應邀給我省準備走出去的民營企業家講述創業經歷。

本來我們是做染料的,國內市場做得很好,還出口到染料誕生地——德國。由於國內三角債太多,想延伸產業,上紡織品。因為染料的用戶是染廠,微型創業而染廠上游是外貿,於是我們要求染廠買我的染
料必須先下訂單。這樣做雖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因為訂單最終不在我們手上,沒有自主權。這迫使我們走出國門,去爭取第一市常幾圈跑下來,看中的是南部非洲。這裡對於我們是個處女地,並不像
想像中的那麼窮,有的國家還是第二世界。經過8個月調研,我們最後選擇了納米比亞。非洲一些國家如剛果、安哥拉等不停打仗,創業加盟主要是因為不同民族分佈太均勻,如果一個民族超過55%,其他都是小
民族,就打不起來了。納米比亞總統族佔91%,因此國內一直比較穩定,在當地被稱為“小歐洲”。
即使這樣,我們仍有上當的教訓。我們在與安哥拉交界處,有一個上萬平方米的倉庫,安哥拉人用賣鑽石給美國人的錢來批發日用品,我們每天有幾十萬美元現款進賬。總經理是當年和我一起創業
的,但去了沒多久,他手裡有了一大筆美金後就跑掉了。另外,我們還曾派出一個財務總監,原來在鎮江某銀行工作,口碑很好。結果到非洲個把月就捲走了5萬多美元,原來我們圓了他早已計劃的出國
夢。
剛開始,我們沒有急著上項目,而是先收購了一家飯店,前期派去11人,要求不賺錢,主要為收集商業情報。我們邀請各國大使每個週末來參加“派對”,給他們打折,3個月後與各國大使及他們的
家庭建立了良好關係。我們將餐桌上收集到的情報進行分析,最後決定在首都開服裝製造廠,網路創業利用美國給納米比亞10年免關稅的政策,向美國申報原產地證。結果不僅很快工廠投資賺了回來,飯店也略
有贏利。
按照這種模式,我們又在當地步行街上開了一家商場,並在臨近國家交界處建造倉庫,形成大型批發市場,結果每天要銷售好幾個貨櫃的紡織品、床上用品、小電器、服裝等。
在國外創業幾年,我們得出的一條重要結論是,跟華人合作要特別慎重。國外很多地方都有華人集中區,這些人其實很多生活在底層。我們剛去時,先後就有上百個華人主動來推薦項目、地塊。
來和我們收集的信息一對照,發現根本不可信。另外,翻譯做手腳也是華人的通玻曾有朋友在那裡開公司,創業請華人當翻譯,拿到營業執照時這位朋友多了個心眼,結果他在營業執照上始終沒有找到自己
名字的拼音,原來翻譯把公司註冊到了他自己名下。
在國外賺錢不容易,賺了錢後從銀行匯款也不安全。為了使國內外資金渠道暢通,也為了資金安全,我們在當地申辦了一家銀行,用一隻40英尺的集裝箱,再搞一個押運車,天天跑。有時還故意放
空,弄一部蹩腳車做掩護。
到國外創業,熟悉當地的法律制度很重要。因為這個國家無死刑,加盟所以搶劫銀行的事時有發生。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請當地著名的律師樓、會計樓有聲望的人做顧問,你只要定期給他們相關文件,就可以減少很多麻煩事。另外,管錢最好請白人,特別是德國人,他們不會做花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